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有十分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在石漠化治理与反贫困进程中,加强对文化生态系统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中国西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方向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文化生态系统与文化编码研究、地方性知识体系的生产及创造能力研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保护、社会变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研究领域,以文化多样性保护、人地和谐、文化生态健康发展为目标,突出对多样性文化遗产的研究、抢救、保护与利用,探讨在人类发展理念基础上,如何将喀斯特贫困地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地城乡发展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本研究方向由张晓松、殷红梅、朱伟华、严奇岩、任晓冬、石峰六位教授组成。近三年来,该团队主持纵向科研项目2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1项,国际合作及其他项目7项;横向课题18项,科研经费累计达582.63万元。出版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63篇,其中学科级刊物6篇,中文核心期刊34篇,一般期刊23篇。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代表性科研项目主要有《ALPPS Stud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rotund of Ohio University of OSU》(国际合作项目)、《喀斯特环境与贵州墓葬文化》(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等;代表性科研成果主要有《连锁反应——为了我们的女儿》(获2010年度上海世博会国际展览局唯一公益大奖:BIE-COSMOS奖)等。
2、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代表性科研项目主要有《内地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清代以来贵州黔东南“糯改稻”为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儒家文化的传播及其与贵州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等,代表性科研成果主要有《<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的成书年代考证——以余上泗<蛮峒竹枝词>为研究文本》(《民族研究》)、《苗族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本土社会文化支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
3、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研究。代表性科研项目主要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贵州省优秀科教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等;代表性科研成果主要有《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获第三届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贵州区域旅游开发研究》(获贵州省第八次哲学社会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