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简介 | 学术团队 | 科学研究 | 前沿动态 | 学术交流 | 田野考察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学术会议>>正文

分会讨论:首届“西南史地高峰论坛”暨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系列报道(五)


新闻来源:  发表时间:2015年10月01日 阅读次数:[]

919日下午,首届“西南史地高峰论坛”暨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进行分会讨论。本次讨论分为3个小组,每组确定一个研究主题,采取“代表汇报-专家评议-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一小组在田家炳教育书院3楼小会议室(一)召开,围绕“西南地区资源与环境”的主题进行,徐晓光、侯甬坚、熊康宁、陈庆江、杨庭硕、罗维庆、马强、李玉尚、刘祥学、李锦伟、严奇岩、马国君、石峰、袁东升、许桂香、杨成、彭恩、蔡伊、张铭、刘静、陈彤、李鹏飞等22位代表参与讨论。

第一小组讨论现场

讨论分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杨煜达教授主持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长、博士生导师杨庭硕教授担任评论专家。6名代表进行专题汇报,汇报题目分别为:马国君“贵州历史生态地名与环境变迁研究”;严奇岩“当江制度与清水江流域的生态变迁—以碑刻资料为考察重点”许桂香“贵州森林植被历史变迁及其后果初探”杨成“从历史学的角度看贵州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未来”;张铭“历史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森林变迁研究——以渝东南地区及凉山地区对比研究为例”;陈彤“从水井碑刻看清水江流域明间生态行为”。

下半场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刘祥学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玉尚教授担任评论专家。6名代表进行专题汇报,汇报题目分别为:李锦伟“明清以来万山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变迁”;石峰“灌溉与地方支配模式”;杨煜达“中心与边缘:清代西南矿业的产业聚集与制度创新”;彭恩“黔东锦江上游航运的发展变迁”;刘静“‘鱼’背后的博弈——以近代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保护为中心”;李鹏飞“从风水林碑刻看清水江流域明间生态行为”。

 

第二小组在田家炳教育书院3楼小会议室(二)进行,围绕“西南地区地缘政治与古地图研究”的主题进行,李孝聪、蓝勇、杨光华、方铁、陆韧、韩昭庆、杨斌、瞿州莲、曾超、龙宇晓、马剑、袁东升、吴倩华、罗康志、吴才茂、黄权生、王力、胡安徽、杨增辉、张亮、杨旭、胡瑾、张文艳等23名代表参与讨论。

第二小组讨论现场

讨论分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由《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曾超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孝聪教授担任评论专家。6名代表进行专题汇报,汇报题目分别为:韩昭庆“康熙《皇舆全览图》在今地图上的复原”;马剑“清代《四川通省山川形势全图》新考—以夔州府为中心”;吴倩华“近代域外关于贵州地理的认知和研究”;杨光华“唐宋清水县—桂溪县治所问题”;罗康智“审视与回归:对土司制度的当代认识”;杨旭“空间与权力的延伸—以明代播州改土归流后筑城活动为例”。

    下半场由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杨光华教授主持,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陆韧教授担任评论专家。6名代表进行专题汇报,汇报题目分别为:曾超“黔江移民姓族孙氏略考”;瞿州莲“民族分布在明代贵州行政建制中的反映”;杨增辉“历史的转折点:㵲阳河航道开辟对王朝经营西南的影响”;张亮“宋蒙战争时期蒙军城寨修筑的军事策略分析—以四川战场为中心的历史考察”;宋祖顺“南朝《荆州记》作者当记为‘盛弘之’为宜”;王力“明清贵州省城距京师里程考辨”。

 

第三小组在田家炳教育书院2楼小会议室召开,围绕“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与社会”的主题进行,李建军、史继忠、张晓虹、王社教、李勇先、周真刚、陈季君、李斌、郑维宽、吕燕平、许桂灵、吴晓秋、安尊华、栾成斌、刘立、蒲应秋、曾潍嘉、刘桂海、罗权、张杰、向丽等21名代表参与讨论。

第三小组讨论现场

    讨论分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由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陈季君教授主持,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郑维宽教授担任评论专家。6名代表进行专题汇报,汇报题目分别为:王社教“明代以前贵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李斌“清代以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士绅宗族的建构历程”;安尊华“基于文书论民国前期清水江流域的田价”;栾成斌“清末民国西康地区金融地理研究”;许桂灵“明清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与区域开发关系初探”;蒲应秋“唐宋时期西南地区名茶产地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下半场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史念海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社教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晓虹教授担任评论专家。6名代表进行专题汇报,汇报题目分别为:陈季君“清代西南花灯戏的地理分布和地域性艺术特征”;郑维宽“论明清时期广西少数民族户口的调查统计问题”;吕燕平“安顺西门屯堡大屯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考察”;吴晓秋“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研究—以川盐入黔为例”;吴才茂“清代中期贵州乡村社会蠡测——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例”;刘桂海“流民群体的选择与秦巴山地社会的重构—以《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为中心”。

本次分会讨论持续时间近四个小时,每个小组紧扣一个主题,围绕西南地区的相关议题展开激烈讨论,不仅有评论人与汇报人的交流,其他人也纷纷加入讨论,围绕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学术思维的碰撞使得许多问题得以深化,对推动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深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一条:《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刊出“首届‘西南史地高峰论坛’暨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下一条:大会主题报告摘要之三:首届“西南史地高峰论坛”暨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系列报道(四)

关闭

 

 联系电话:0851-6700648   传真:0851-6700648    基地Email:kst6700648@163.com 
   版权所有: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116号   邮编:550001